家装企业10年风雨征途2008/11/14 12:52:49 刘晓函 来源:京报网 已访问:2924 次 |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浪潮的日渐高涨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家装企业从无到有,彰显出喷薄欲出的生命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家装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居环境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大标志。 《北京晚报》在90年代初就敏感地触及到家装行业发展的脉搏,在每周末的《周末服务特刊》上开辟家居服务专栏,并适时推出“家居专刊”为读者传达行业动向,与家装业一起见证岁月风云变幻。 见证家装行业三大发展历程 1997年4月30日,这是家装行业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京城家装企业的摇篮——德胜门百姓家装装饰市场开门营业,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北京市工商局的支持下,百姓家装市场成为规范化市场运营的排头兵。 此前无营业执照、无资质等级、无质量标准、无收费标准、无服务规范的装修市场,也在百姓家装市场的模范作用下,逐渐走向正规。而这一家装市场也成为众多京城知名品牌家装公司的发源地。 从1997年百姓家装装饰市场开业至今,经过十余年发展,最初力量薄弱、羽翼未丰的家装行业历经沉浮,通过三大阶段的历练,也开始初具规模,宝刀出鞘。 萌芽阶段:1997年至1998年 典型特点:探索施工、管理方式 在这一阶段的家装公司普遍缺乏工程质量、材料标准,施工工艺也缺少详细细则,装修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傅”的手艺和心情。 由于工人自律性不高与行业规范缺乏,这一时期的施工现场也经常有施工工人铺盖卷一放、工地就是“家”的现象。 在这个阶段,工程工地零散、数量庞大、管控流程复杂等问题,让施工队与装修公司在施工方式、管理流程上或多或少显得战战兢兢,疲于应付。而在这一阶段新诞生的家装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施工标准、工程验收条例以及规模化、规范化施工等问题,多次在晚报与行业之间交锋对话。成熟阶段:1999年至2002年 典型特点: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领军企业出现行业发展重在规范,家装行业也不例外。经过2年的酝酿,从1999年开始,家装行业迎来发展的朝阳阶段。这时期的家装行业被普遍认可为专门行业,各种行业标准、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历经萌芽阶段的阵痛后,家装行业终于迎来行业规范化的光辉时刻。 各个家装公司通过固化施工方式与管理模式,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自身的立足方式。在不懈的锻造中,东易日盛、龙发、元洲、阔达京城家装“四小龙”浮出水面,并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这一时期随装修市场红火而兴起的家装展会也受到了晚报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家装展会信息的发布与报道,晚报让这一时期的家装企业与读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壮大时期:2003年至2008年 典型特点:突围“价格战” 建设核心竞争力随着家装企业市场定位与品牌的固定,家装公司在激烈竞争之余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血腥的“价格战”就此拉响,广告、促销充斥着整个行业,大家的眼光几乎都落在价格营销上。 从《家居周刊》成立的那一刻起,周刊便开始对家装行业不断进行探讨和反思,与家装企业一起谋求发展的通路。许多家装公司老总表示,突围价格战是必须的,停滞不前只有死亡,家装公司必须建设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服务、标准施工、完善售后等话题不断被提上报端,随着经济浪潮不断突飞猛进,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起彼伏,如何在飞速的经济发展中追赶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将成为我们继续深入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当年悄然兴起的百姓家装装饰市场到如今品牌林立的京城家装界,家装公司从最初的集体市场中分离出来,在宏大的市场淘洗中,不断树立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花样不断的经营点子在2008这一关键年会更多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