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装修公司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网站导航 推行家装革命,唤起家装理性,指点家装迷津,引导家装消费,传播装饰文化,致力装饰事业。
企业资质
客户心声
规范管理
QQ在线客服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北京总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武汉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昌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宜宾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德阳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丹阳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咸宁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延吉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南充分公司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荆州分公司
推荐阅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聚焦

阚忠彦:建筑最重要的是人文关怀

2010/4/11 12:20:29   阚忠彦  来源:北京齐家盛装饰装潢有限公司 已访问:2893 次
 

        建筑学并非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艺术活动,而是一门基于科学,解决问题的实用专业。而且,问题不应由设计师自己来设定和臆造的。现在的建筑最缺的就是人文关怀,建筑师最应具有的品质就是人文精神。有很多古老的聚落具有一种至今依让我们现代人迷恋的美学,最重要是里面充满了人文情怀,在那里,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都有对话,每个空间都有灵魂和生命。

我的部分建筑作品:(依次排序)深圳气象塔、深圳商会中心、深圳经贸中心、南宁地王中心、深圳星河丹堤、井冈山国际会议中心。

 Q:建筑学专业是您在上大学的第一选择吗?

  阚忠彦:我上高中时的成绩还不错,第一次考大学考到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非常理想主义地选择了导弹专业。当时大学同宿舍有学建筑的,后来觉得导弹专业不适合自己,就想改换专业,但是学校不让,面临继续学习和退学的选择,后来干脆退了学。

  后来重读高中,考到浙江大学建筑系,当初选择建筑学,一是建筑有工科的一些比较理性的东西,还有一些艺术气息;二是建筑专业的工资比我的专业工资高。

  学建筑也蛮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家里全是学文科的,只有我是理科生,走上建筑学之路,觉得学建筑师这个职业比较适合我。

  Q:谈一下您成为建筑师的经历。

  阚忠彦:我做建筑师快到十年了,从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建筑设计。从职业的角度讲还很短暂,因为建筑师是靠很长时间来修炼的,现在取得的成就只能是一点点而已,只能为未来提供一点经验,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去大院工作,成立一个个人工作室,因而最初几年走的是“炒更建筑师”路线。自己开了一家园林设计公司,但做的是“炒更”的事。早期就是靠投标做项目,设计出一些房子。后来进入招商地产设计公司,由招商设计公司再变身为城脉设计,我一直在里面工作,主要做建筑创作设计。

  Q:您从事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何体会?

  阚忠彦:建筑师的职业是伟大和崇高的,在古代意大利,人们认为天堂的世界是由上帝来创造,现实的世界是由建筑师来创造的,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建筑师是多么的尊重。当时的建筑师做建筑的时候还是充满人文的关怀。

  现在的建筑师是大部分是困惑的,建筑师的作品要和产值挂钩,要达到地产老板的商业利益的要求。要互相比较买好车,比房子,建筑师们在一起更象一堆威尼斯商人在一起,那种在学生时代因为某种建筑问题相互讨论的情景一去不返了。

  建筑师有时我觉得更象电影〈莎翁情史〉里的莎士比亚的感觉。一下子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我一直是在做商业建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建筑师到底需不需人文精神?

  像库哈斯,他原来是记者,后来成为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以造型奇特而著称。他所设计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完全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社会学上的意义。这类建筑师的设计让我感到非常地困惑——建筑真的就只是造型艺术?

  Q: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设计作品?

  阚忠彦:算下来我的建成作品还比较多吧,在深圳中心区已有7、8个高层了,但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东西。我看自己的作品,往往看到的是缺点,并不认为它们很完美。我想我的作品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向大师模仿和学习阶段,这无可厚非,好的建筑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设计,这一阶段我主要向建筑大师们学习。这其间的作品有深圳商会大厦和中心,新华保险大厦,深圳气象塔等等。

  第二阶段是建立自己的建筑手法和建筑语言,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被社会美学认可,这一阶段我基本上做到了。这阶段的作品主要有深圳荣超经茂中心,中信井冈山国际会议中心等。

  第三阶段我希望我的做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应该有灵魂。这一点我还没做到,如在长沙联想会所,正在尝试着。这一点我学习的对象会很多,有农民,城中村,还有原始人的部落生活的状态。主要是希望在聚落中找到人类文化的基因。让我们的建筑更有生命力。

  我有一些不理解的事情,有些建筑师往往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完美。林肯都说过,事情99%都是不完美的。反思和学习才能够进步。

  建筑师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人文关怀

  Q:什么是聚落的美学?为什么对聚落这么迷恋?

  阚忠彦:这些年我主要就是做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也有一些。按我个人的兴趣,更想从事学术、大学等公共空间的建筑的设计。

  大学时代我在杭州上大学,有一次自己心情不好,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她带给我一种“上善若水”的感觉,当时的还是学生,希望自己的以后建筑设计都具有这种气质,用空间给人以心灵上的关怀。

  后来又读了原广司〈聚落100〉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的建筑最缺的就是人文关怀,建筑师最应具有的品质就是人文精神。有很多古老的聚落具有一种至今依让我们现代人迷恋的美学,最重要是里面充满了人文情怀,在那里,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都有对话,每个空间都有灵魂和生命。

  我发现,现在的公共空间也商业化和聚落化了,好多日本、美国的博物馆和商场结合在一起,和商业挂钩。现在都是娱乐化,纯粹的建筑已经很难见到。其实许多建筑现在更象一个大的聚落。

  Q:有人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说明的是它的长久性。

  阚忠彦:建筑盖好了,但终究都是要死亡的。我们周围的城市都是乱糟糟的,这都是建筑师做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一个建筑师来反思这个问题?这跟建筑师的责任也是有关系的。像今年的双年展,好多建筑师提出了以建筑来解决社会问题,有的建筑师说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这是建筑师无能为力的事情。

  Q:有时候社会或建筑师自己也可能把自己的职责无限放大了。

  阚忠彦:建筑师有好多不太切合实际的一些构想。

  我去看了双年展办得还是不错,可能我自己的功底不够吧,有好多展品我还没有看懂。双年展的主题是城市再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从古到今,多少个繁华的城市都要死亡,美国的好多城市按照雅各布的观点,也已经死亡了。我们现在的城市有的在生长,有的在死亡。建筑师应该多关注城市发展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不能只顾着制造一些一鸣惊人的效果和自己的主观的臆造。

  有些建筑师给人像是明星在T台走秀的感觉,如果建筑师成为T台秀的人,这是很可怕的。我也看到一个很有名的时装展,T台上的美女如云,但是这个服装拿到现实中来穿是不可能的事情,放到现实中也没一个人敢穿。

  双年展允许老百姓的参与,但是那些传统的手工建筑师没有介入,像少数民族很厉害的手工建筑师,功底很强,结果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一些职业建筑师和房地产的建筑师没有参与,其实这些建筑师对社会问题有时往往是体会最深的,只是有时不方便表达自己思想。我们做建筑的自己很清楚,这个房子盖好了,房子的缺点自己清楚,房子过了多少年有些什么变化,但是很多不会说出来的。

  Q:双年展我参加过两届,我认为他们都是把主流排除在外的,将边缘化的东西拿出来激发人们思考。

  阚忠彦:双年展有好多建筑设想,但是有一些建筑的设想,给我的感觉有些虚无。万科搞过一个学术研究,在他们的一个楼盘每年都会对环境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进行一些调查,书名叫《万科的主张》,其实这才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特别重大的,对建筑师的启发更大的。当时对我在社区的概念理解上影响很深。

  Q:像库哈斯之类的国外建筑师,这些年在中国,您对他的建筑怎么样看?

  阚中彦:人们可以喜欢他也可以不喜欢他,这是人们的权力。我个人觉得中央电视台的,我还不太喜欢,背离了一个建筑的初衷,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像库哈斯,他原来是记者,后来成为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他最初进入建筑的行业是以社会学的观点,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方案阶段,他提出了一个“工作环流”的概念,我当初觉的这个概念特别好,但实际上这个概念是实现不了的,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呼吁那个造型而存在的,整个大楼的核心筒还分包给美国一家国际大公司,他们对库哈斯的评价就是“他不懂建筑”,我曾经有一种被他呼悠了感觉,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吧。就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库哈斯的学生争辩过,他认为那个“工作环流”实现不实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个形式能够盖出来。试想一下,一个号称社会学家的建筑师,最终还是在追求建筑形式,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悲的一件事

  他的建筑是好是坏,我觉得将来历史检验吧。

  有学者写过一本书说,书名叫《应该绞死建筑师?》,谈的就是建筑师为了追求主观形式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建筑师为了一个形式,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却创造了新的社会问题,耗费社会资源,社会对于建筑师的看法和评价是会负面的。

  Q:现在社会都希望建筑有标志性。

  阚中彦:太流行的东西很快会过时,如果说它有标志性,也许未来还有更超过它的。不像以前的,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人被刺激一下就会兴奋,刺激得太多了已经有些麻木了。

  从创新的角度上来讲,对建筑师来讲现在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建筑师就从不符合常规理论的角度来做建筑,像中央电视台大楼、国家大剧院都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现在媒体有报道安德鲁很迷茫,当初他觉得国家大剧院空前绝后,以古老的北京城作为背景,来衬托他的这个作品,后来发现外观特别的建筑越来越多,古老的北京城市背景已经不存在了。有篇文章写他的想法,说如果现在再做国家大剧院也许他就不这么做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出现了这些很危险的结构的建筑,这种建筑结构在人类历史上都是都没有过的。

  Q:有过建筑学经历的人讲,现在的建筑师只是需要手绘图漂亮,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

  阚中彦:我觉得不太一样,我觉得建筑师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更关心人。做住宅要更关心整个小区的尺度,建筑本体的空间感和舒适感。

  有一句话,世界是由两个人创造的,一个是上帝,一个是建筑师。以前的建筑是给皇帝、给神设计的,不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也不是给人住的,国内、国外都一样,像意大利有名的建筑师以前做的都是教堂、宫殿,我国的是故宫、天坛。以前的建筑师是神的建筑师,现在的建筑师更像是平民建筑师。建筑学并非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艺术活动,而是一门基于科学,解决问题的实用专业。而且,问题不应由设计师自己来设定和臆造的。现在的建筑最缺的就是人文关怀,建筑师最应具有的品质就是人文精神。

  Q: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建筑师比以前的建筑师更容易做?

  阚忠彦:现在不管是大院建筑师,还是明星建筑师,在这个时代其实都挺幸运的。梁思成等建筑界老前辈,他们之前,中国没有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顶着敌占区的炮火、冒着生命危险做研究,而他的建筑设计方案被毛主席批评说浪费,远没有现在社会的建筑师这么灵活性,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研究什么理论、自由地设计。只是现在要成为建筑大师,要求会更高,就象要成为绝顶武术高手,既要会易筋经也要会独孤九剑。

  我很害怕传统成为博物馆式的

  Q:中国传统建筑大部分是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上辈人传承下来的,是非常优秀的。

  阚忠彦:但是那些东西也在逐渐消亡,我就害怕中国这些传统变成博物馆式的。我前一段去过侗族的寨子的手工建筑师,他的建筑功底、尺度观念,目前在中国大部分职业建筑师也达不到的他的水准。但这类手工艺,已开始慢慢失传,变成博物馆的收藏品,那真的挺可怕的。我始终认为,他们逐渐能跟潮流结合总是会有衍生的。例如,日本的建筑大师隈研悟在哈佛大学学完了研究生,回到日本又象日本的农民工匠学习,才设计了完美的作品。

  我们的城市总是要发生变化的,但我觉得这些变化是特别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很难说不清,也很难去预知。双年展里关注城市怎么再生,但我认为城市怎么慢慢的死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像医生,知道最后结果肯定治不了,你只知道病因发展的过程,才能做一个好医生。

  我在做金光华广场设计的时候,感触特别深。罗湖中心区是深圳最繁华的中心区,现在已经衰落了,当时做金光华的时候就有一个课题,用金光华带动它周围的商业,包括整个气氛。但是通过规划设计,也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效果。

  Q:当时你们接到这一个案例之后,经过分析吗?

  阚忠彦:那个分析很多。一开始那边抢劫、吸毒的不良现象很多,周围变成低收入者聚集区,本来是有高档社区,但没人在那儿住,觉得很乱,现在还好一些。之前城市管理者、建筑师应该是都没有研究它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建筑师、规划师对城市不加以研究,建筑和城市一开始注定它会提前死亡。

  Q:您到国外也参观考察过,心底应该把我们建筑与他们有过对比,怎么评价他们?

  阚中彦:以前,也有很强烈的出国去看看的想法。就像通过看好来坞的电影,以为美国人都很漂亮,实际上生活给人的感觉并非如此。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外国的建筑,以为在那里每幢都是大师的作品,每个都激动人心。后来到实地一看,他们的房子很大部分不是标新立异的,整体规划得很好。感触特别深的是,他们注重对建筑的维护,有的房子看着很新,其实已好几十年历史。

  中国建筑新盖的房子号称几十年不落后,其实两三年就落后了,并不是设计落后,而是发展商都没有做经典建筑、长久考虑的打算。

  国外的城市化进程比我国早,积攒了很多经验,也比我们先进,他们有很多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我出国也不是很多,有时间都是去国内的农村,村落里面看看,我去过浙江江苏、湖南、贵州、广西、四川,新疆和西西藏等大部分中国地区的民居、古建筑。作为建筑师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城市的变化,我每年都会拍一些照片,来对比城市的变化。

  到国外参观可以给我一些启发的东西,国外和我们的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将自己的传统丢得太多了,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没仔细推敲很多东西。

  Q:您从老的建筑的考察过程中,你觉得有学到东西吗。您提到的比较多的是他们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

  阚中彦:我并非仅只看他们的形式,通过对这些建筑的研究,我了解到了建筑是会消亡的。我大学做设计的时候,我就想把中国的建筑和传统,包括空间、美学观点,能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其实是件挺难的,也还是可能的。现在的建筑设计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是断开的,但是我们毕竟和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分不开的。例如在中信井冈山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中,就把传统的竹工艺发展成现代的材料,来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我担心的只是把它们变成博物馆里的一个展品。

  Q:现在很多的人都说,建筑师只是在抄袭。

  阚忠彦:以前我比较驳斥这个观点,但现在我觉得中国有个重要的现象,发展商开始求精求宜。他们觉得人家先进就学,学他们的外形、施工等各方面,虽然他们完全是把国外的建筑形式搬过来,但是做得比国外的还好。他们的职业精神,放低的心态,百分之九十的人做不到,没有一定的恒心也不到,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这种现象是告诉人们要尊重工艺,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同样是大师的作品,在中国建,就有可能被糟蹋了。世界上最尊重工艺的两个地区就是日本和北欧。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

  建筑师最早做的设计,不都是没有自己的手法?都需要去看书,向前辈学习,但关键要超越别人。

  Q: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生态建筑,您对此有研究吗?

  阚忠彦:我没有特别研究。首先人们要有生态意识,其次作为建筑要保证人的最基本要求,不必把生态想得太复杂。“建筑是诗意地栖居”,现在很多建筑都做不到。比如现在我所在办公楼,虽然是甲级写字楼,但连窗户都不能打开,开窗也只是一道缝而已,通风效果很不好。但如果改成全推开的,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动,会带来很高的成本,于发展商来说,他可能不乐意。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以前原始人的居住是生态的吧。

 

 

版权所有:北京齐家盛装饰装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50362号-4 网站地图 xml地图
地址:北方明珠大厦1号楼2619室(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北) E-mail:bj@qjszs.com
服务热线:010-8147967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579号


© 2003-2008 BEIJING QIJIASHENG ZHUANGSHI ZHUANGHUANG YOUXIAN GONGSI

北京齐家盛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提供:北京装饰公司、北京装修公司、北京家装公司、北京别墅装修、北京办公室装修等装修装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