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室内设计,你将被谁抛弃?2008/8/27 17:30:46 来源:家天下网 已访问:3065 次 |
写这篇文章,起源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室内设计公司老总,他在与家天下记者的闲聊中表示了忧虑:“全国装饰看广东,广东装饰 看深圳,早已经是过时的说法了。我们深圳的室内设计师如果继续盲目自大、自以为是下去,总有一天会摔得很惨。” 头戴着“中国室内设计的发源地”等闪耀光环的深圳室内设计,从80年代末起,一路走来相当顺利,深圳设计师的足迹遍布全国,承接了 诸如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北京音乐厅、中国银行总部、上海大剧院、广州白云机场等大型项目,一时间炙手可热,稳坐“本土室内设计第一”的宝座近20年。时至今日,深圳拥有室内设计师3万余人,数量亦相当可观。 但是,盛极则必衰。正如深圳室内设计师高喊着赶超香港那样,以上海、成都、西安乃至江浙为代表的内地室内设计同样也在卯足尽头追赶深圳,并且势头相当生猛。深圳室内设计的风光还能延续多久?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 文化内涵缺失 昔日制胜法宝变成“鸡肋” 深圳室内设计的发展,与香港密不可分。“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香港设计师、施工单位和装饰工到深圳来做项目,在这一时期我们主要是在向香港学习,自己做得很少。直到90年代后期房地产业和住宅业市场需求急速扩张,原先在香港装饰公司里打工的深圳本土设计师才纷纷出来,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公司,真正开始做‘深圳室内设计’”,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赵庆祥 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也因为如此,深圳室内设计师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香港室内设计师的某些特性,擅长现代风格设计、接触潮流前沿资讯、设计创意多……” 在当时的环境下,香港设计师进入内地市场有诸多客观因素限制,设计费也是内地多数人较难接受的,于是“内地版的香港设计师”——深圳设计师就成为最佳选择。 携着“与国际潮流接轨”的设计优势,再加上从香港学到的较内地更为规范的专业操作模式,让深圳室内设计很快风靡全国,有人甚至戏谑地称深圳室内设计“给内地一些未开化的地区做了启蒙”。移民城市的文化缺失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成为绊脚石,反倒被用于渲染深圳设计师的现代感、包容性、善于学习与融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深圳室内设计在那十余年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好的历史时机,得益于毗邻香港,得益于内地的室内设计“太弱”。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近几年香港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在内地开设分公司,有的甚至常驻内地发展,成为深圳最强劲并且知己知彼的劲敌。 而上海、成都和江浙一带的设计师,也一直在奋起直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沙漠”深圳在这一点上拍马难及,日益显得力不从心。 在家居行业浸淫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家天下网深圳主编王建国对此深有感触,“打个比方,西安室内设计的名气不大,但是有一些设计师 甚至是很年轻的比如陈兵,他们做的中式家居设计完全称得上一流,比很多深圳知名的设计师都要好。原因很简单,因为西安古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摆在那里,这个韵味不是那么好学的”。 于是乎,在同一平台的竞争上,深圳室内设计开始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论曾经的“制胜法宝”——专业和创意,拼不过香港;论文化和内涵,又赶不及上海、成都和江浙等地,夹在中间不上不下。 “氛围”潜藏漏洞 所谓“室内设计环境”似乎言过其实 在这两年关于深圳室内设计的资料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比如“深圳与国际接轨,沟通交流多”、“深圳打造设计之都”、“协会平台效应”等等。深圳室内设计的环境和氛围真的是形势一片大好吗?记者对此也进行了调查。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深圳通过与香港这个渠道和国际接轨,的确受益良多,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深圳太过依赖香港!深圳名雕装饰副董彭旭文举了个例子:“在上海,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洋设计师云集,香港、台湾设计师也不少,带来了全球各地最新的设计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情。而在深圳,除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设计师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地区的代表。” 纵观近几年来深圳各种涉外的室内设计学术交流活动,也是集中以亚太地区为主,活动嘉宾基本都来自东南亚、台湾和香港,尤以香港最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结果却都是一样:长期只吃一种食物,必定会营养不良! 这里面又涉及到另外两个问题,其一是关于“设计之都”。深圳提出建设“设计之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市政府最初的规划条例中, 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4个项目的扶持,而这4个项目中,并没有室内设计,即使深圳被称为“中国室内设计的发源地”! “政府最开始对创意产业的规划有一些偏差”,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赵庆祥对此说到,“07年下半年我们就这个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希望能对像室内设计这样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产业进行重新界定和划分。政府还是采纳了这个意见,07年12月出台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里,就用‘创意设计’这个概括性的词语代替了原来的‘平面设计’等单独的词”。 记者随后也阅读了这份规划书,其中确实已经做了更改,但还是能看出一些痕迹。规划书中提到“(深圳)创意设计在全国乃至亚洲显示出领先优势,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人才集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见,室内设计在深圳的地位,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其二就是协会的生存问题。深圳现有多个装饰和室内设计相关的协会和学会,在团结室内设计师、促进业界交流沟通、向政府传达行业呼声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除了建立较早的深装协是有一定政府背景的半官方机构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依靠自身商业化运营。 协会生存需要成本,政府不给拨款或者拨款太少,又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筹集资金,就只能引入商业成分,赞助冠名倒还正常,拿钱买奖买荣誉的情况却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协会、学会活动得到的响应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是活动太多,设计师越来越忙无暇顾及,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过浓的商业运作气息也是让日益精明的行业人士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室内设计公司老总对此给出建议,“我知道北京还是上海有一个设计产业基金组织,由一些成功的设计界前辈捐款,配合政府的少量拨款,保证了这个机构的日常运作,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个组织筹划举办的活动就更纯粹,交流沟通的效果更好。深圳应该向他们学习。” 综合来看,虽然深圳室内设计的氛围相较国内大多数城市更浓郁,但也绝非外界以为的那样无懈可击,存在着重重隐忧。 市场化的弊端 过强的赚钱欲望让人心浮躁 关于深圳“设计之都”的建设,曾在美国著名设计院校执教20年的著名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王受之有自己的见解,“外国的设计之都一方面有高端的文化和生活,同时也具有多元选择的生活条件。相对而言,深圳的生活指数太高了。很多年轻设计师是没有多少钱的,他不可能马上就到车公庙、天安数码城或是华侨城去租一个办公楼,很多创意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最初都是因为有很多廉租的地方,比如迪斯尼当年创业之初就是在布尔班克租了一个像仓库一样的房子,没有这样的廉租、人才聚集、资讯发达的条件,就形成不了设计之都。” 这番话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困扰深圳室内设计发展的又一个难题,就是过度市场化的弊端。深圳是典型的市场化城市,节奏快,压力大,物质化,很实际。要在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里生存,逼迫得你不得不产生强烈的赚钱欲望。 一位半年前从成都来到深圳的设计师小和告诉记者:“成都很悠闲,消费也不高,我们做设计比较稳,比较静。来到深圳后,这个环境让你一直要保持高度紧张,看着别人赚大钱,肯定羡慕啦,不由自主就跟着后面跑了”。 上海设计靠外资公司带动,北京由官方带动,而深圳的设计是真正靠市场发展起来的,这样独一无二的情况奠定了深圳在全国的特殊地位。但是,过度的市场化也让不少设计师变得浮躁,做了三年五年就想买车买房,把精力分散到商业收益上去,静不下心来潜心钻研和提升自己。 也许,这就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仅靠尚存的几个优势 深圳设计还能走多远? 当然,就目前来讲,深圳室内设计群体依旧保持着一些优势,譬如所接项目多,经验丰富,比香港设计师更熟悉内地市场,比内地设计师触觉更为超前,譬如设计师群体团结互助、较为善于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注重塑造自身品牌等等。 上海知名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评论家满登认为,深圳的设计师以“抱团”和“善聚”闻名业界,这一点相当难得。 深圳PINKI(品伊)设计公司总监兼首席设计师刘卫军认为,深圳室内设计师通过良性的竞争来互相学习和提高,这种友善互动的氛围更甚于国内其他地区。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设计师范建中认为,深圳设计师和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城市一样,极具活力。深圳三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监陈兵认为,深圳装饰装修领域的技术和工艺相对较高,设计师的很多构想能够成真,很多内地城市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准。杭州铭品装饰设计师总监张一良认为,深圳等地的设计师包装宣传上比较超前,这与其国际交流比较频繁有关,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 …… 只是,仅靠这些尚存的优势,还能保住深圳室内设计“本土第一”的地位多久?我们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香港和上海、成都等地室内设计的内外夹击之下,如果深圳室内设计界人士还不能勇敢正视和及时弥补自身的缺陷,结果真的不容乐观。 |